輪轂軸承單元必須滿足越來越嚴峻的輕量、節能以及模塊化要求。另外,為了確保制動時的安全可靠,防抱死制動系統(ABS)也日趨普及。因此市場對傳感器內置型輪轂軸承單元的需求也越來越大。NSK憑借一流軸承廠家獨到的高新技術和各種嚴格的臺駕試驗數據,成功開發了具有高品質的小型、輕量、ABS傳感器內置型輪轂軸承單元。
特點
傳統型(使用兩套單列軸承)
有效負荷中心之間的距離長(從動輪用)
1. 不便施加預緊。
2. 安裝過程復雜。
3. 需要充填潤滑脂。
1. 不便施加預緊。
2. 安裝過程復雜。
3. 需要充填潤滑脂。
第I代輪轂軸承單元
與傳統型相比
1. 施加預緊簡單又可靠。
2. 安裝方便。
3. 不需要墊片。
4. 不需要補給潤滑脂。
5. 結構緊湊。
6. 內置高性能密封圈。
1. 施加預緊簡單又可靠。
2. 安裝方便。
3. 不需要墊片。
4. 不需要補給潤滑脂。
5. 結構緊湊。
6. 內置高性能密封圈。
第II代輪轂軸承單元
與第I代輪轂軸承單元相比
1. 施加預緊更簡單、更可靠。
2. 安裝方便。
3. 不需要壓入轉向節。
4.如系外圈旋轉,還可安裝傳感器轉子。
1. 施加預緊更簡單、更可靠。
2. 安裝方便。
3. 不需要壓入轉向節。
4.如系外圈旋轉,還可安裝傳感器轉子。
第III代輪轂軸承單元
與第II代輪轂軸承單元相比
1. 可施加最佳預緊。
2. 安裝方便。
3. 高剛度。
4. 容易安裝防抱死制動系統(ABS)傳感器。
1. 可施加最佳預緊。
2. 安裝方便。
3. 高剛度。
4. 容易安裝防抱死制動系統(ABS)傳感器。
內置環狀無源傳感器的輪轂軸承單元
環狀無源傳感器被安裝在輪轂軸端和傳感器外套之間的徑向空間內。
特長
1. 充分利用了軸承內部空間,使結構更緊湊。
2. 對傳感器部實施密封,提高了可靠性。
3. 內置高靈敏度傳感器。
4. 軸承彈性變形引起的輸出信號波動很小。
特長
1. 充分利用了軸承內部空間,使結構更緊湊。
2. 對傳感器部實施密封,提高了可靠性。
3. 內置高靈敏度傳感器。
4. 軸承彈性變形引起的輸出信號波動很小。
內置傳感器位于兩列滾道之間的輪轂軸承單元
將防抱死制動系統(ABS)傳感器安裝在兩列滾道之間的特定間隙部。
特長
特長
| 1. | 充分利用了軸承內部空間,使結構更緊湊。 |
| 2. | 對傳感器部實施密封,提高了可靠性。 |
| 3. | 使驅動輪用輪轂軸承的傳感器內置得以實現。 |
| 4. | 大力矩載荷下,傳感器仍能保持輸出信號穩定。 |
內置多磁極編碼器的輪轂軸承單元
將用于防抱死制動系統(ABS)的有源傳感器用多磁極編碼器安裝于輪轂軸承單元內。
特長
1. 內置傳感器轉子(編碼器)。
2. 使用有源傳感器。
3. 使用高性能編碼器。
4. 低速旋轉時,傳感器仍有穩定的信號輸出。
5. 也可提供與密封圈呈一體的編碼器。
特長
1. 內置傳感器轉子(編碼器)。
2. 使用有源傳感器。
3. 使用高性能編碼器。
4. 低速旋轉時,傳感器仍有穩定的信號輸出。
5. 也可提供與密封圈呈一體的編碼器。
內置端蓋式有源傳感器的輪轂軸承單元
防抱死制動系統(ABS)用有源傳感器與軸承一體化。
特長
1. 內置傳感器轉子(編碼器)。
2. 采用有源傳感器,實現了結構緊湊和輕量化。
3. 低速旋轉時,傳感器仍有穩定的信號輸出。
特長
1. 內置傳感器轉子(編碼器)。
2. 采用有源傳感器,實現了結構緊湊和輕量化。
3. 低速旋轉時,傳感器仍有穩定的信號輸出。
雙列角接觸球軸承
內置高性能密封圈,非常容易設置預緊。
雙列圓錐滾子軸承
內置高性能密封圈,與球軸承相比,更合適于重載車輛。
外圈帶法蘭盤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外圈旋轉型)
外圈帶車輪安裝法蘭盤的輪轂軸承單元(外圈旋轉型)。
外圈帶法蘭盤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內圈旋轉型)
外圈帶轉向節安裝法蘭盤的輪轂軸承單元(內置旋轉型)。
外圈帶法蘭盤的雙列圓錐滾子軸承(內圈旋轉型)
外圈帶轉向節安裝法蘭盤的輪轂軸承單元(內置旋轉型)。由于采用了滾子,更適合于重載車輛。
內外圈帶法蘭盤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驅動輪用)
內圈與輪轂安裝法蘭盤連為一體、外圈與轉向節安裝法蘭盤連為一體的輪轂軸承單元。因預緊已設備完畢,所以安裝方便。
內外圈帶法蘭盤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從動輪用)
內圈與輪轂安裝法蘭盤連為一體、外圈與轉向節安裝法蘭盤連為一體的輪轂軸承單元。便于內置ABS傳感器。
內外圈帶法蘭盤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微型車用)
針對微型汽車的特點,采用極限設計使輪轂軸承單元實現輕量化。
輪轂法蘭盤的優化設計
運用有限元分析對輪轂法蘭盤進行優化設計,將應力集中控制在容許范圍內,實現輕量化。
